广应寺
地理位置:福建福州市连江县长龙镇茶垄村莲花巅
【历史沿革】
广应寺位于福建省连江县长龙镇茶垄村莲花巅。一九九七年年被福州市宗教事务局评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先进集体。
广应寺大雄宝殿
寺院历史
此地峰峦起伏,竹林葱郁,「庐峰雄视各群山,青龙飞转马鞍山。莲花光镇水牛口,广应古刹存此间。」唐贞观元年(六二七年)了翁法师建,寺区殿宇多达十三座,香火鼎盛,高僧辈出。宋崇宁年间、明嘉靖年间两次重修。后因战乱破坏,年久失修,至民国末年,仅存大雄宝殿一座,而且破损严重,频临倒塌,佛像无存。
一九五八年被炼铁厂占用,「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改作茶叶加工场、牛栏等,历经沧桑,面目全非。一九七八年以后,先的曾有数位僧人来此驻寺,恢复香火,都因经济无着,生计艰难,中途离开。
一九八一年九月,开平居士决心重振梵宇,在当地信士支援下主持寺务,坚持农禅幷重方针,一方面重塑佛像,重修殿宇,恢复佛事活动,香火日盛一日;另一方面,当地居士们,开荒造地,生产自给,经过几年的艰苦创业,共开恳水田两点五亩,菜地四亩,茶园六亩,竹林二十亩,种植果树一百七十株,培育竹荪、磨茹等真茵类食品,累计年收入在一万元左右。开平居士带头节衣缩食,连同香火所得和信士捐献,把大雄宝殿修葺一所,并新建天王殿、厢房、钟鼓楼、厨房、宿舍、餐厅、放生池、道路等,总建筑面积九百五十多平方米,耗资一百八十多万元,古刹重光,深得信众赞赏。
寺院景观
寺院前方广场,植树种花,环境优美,门亭横额为石刻「广应寺」三字,又石刻楹联一副:「广结善缘迎香客,应施佛法渡众生」。一进为天王殿、单层混合结构,仿古建筑,殿内中供弥勒菩萨,两侧四大天王,高二点八米,居县内各寺前列,背为韦驮菩萨;二进的两旁为钟鼓楼和厢房,二层混合结构,中间拱桥一座,横跨天王殿与大雄宝殿之间。厢房和拱桥底下为放生池,长方形面积一百零七平方米,三进是大雄宝殿,单层木结构,进深十六米,瓷砖铺地,供奉释迦牟尼等佛像。
更多内容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