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中寺
地理位置:山西省山西吕梁市交城县西北10公里的石壁山上
寺院住持:根通法师
占地面积:6000平米
【历史沿革】
玄中寺始创于北魏延兴二年(公元472年),建成于承明元年(公元476年)(据寺内所存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32年)《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铭记载,“时大魏第六王孝文帝延兴二年(公元472年),石壁峪昙鸾祖师初建寺,至承明元年(公元476年)寺方成就”。因此地层峦叠嶂,山形如壁,故又名石壁寺。
玄中寺
寺院建筑
玄中寺的原存建筑,除建于明历三十三年(1605年)的天王殿和明代的牌楼门外,其余都已毁弃。现存者均为清代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建。寺庙依山迭起,隐在丛山绝壁之间,殿宇辉煌,楼阁宏伟,寺外清泉翠柏,院内毛竹青育,景象万千。正如玄中寺大殿极联所写:
梵境入幽玄,端坐莲台,妙法千秋光禹甸;
慈云遍广宇,流传中土,风涛万里到扶桑。
走进玄中寺,在中抽线上由南到北依次分布着天王殿、大雄宝殿、七佛殿和千佛殿等殿堂,从低到高,错落有致,与山势融为一体。
山门为单檐式门洞,正中是“永宁禅寺”四个古朴刚健的大字,金光闪烁。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式,正中供皆大欢喜的弥勒佛像,两边为泥塑的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和多闻天王像,威武勇猛。
天王殿两侧为钟、鼓楼。从天王殿通往大雄宝殿的南道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碑亭,亭内各立一通古碑。西边是唐代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立的《石壁寺铁弥勒像颂并序碑》,字体刚劲秀丽,为唐代女书法家、太原参军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所书,碑中记载了唐太宗与玄中寺的往来,这是道绰任住持时玄中寺盛况的历史记录。此碑是金泰和四年(1204年)依唐碑拓重刻。东边是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重刻的唐元和八年(813年)建立的《唐石壁禅寺甘露义坛碑》。
大雄宝殿是玄中寺的主体建筑,面阔五间,单檐歇山式。
正中供奉着阿弥陀佛木刻立像,庄严凝重,慈祥肃穆。阿弥陀佛是净土宗的主要信仰对象,被认为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人往“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因此,玄中寺的大雄宝殿不象其他寺院的大雄宝殿那样供奉释迦牟尼佛,而是独奉阿弥陀佛像。大殿四周悬挂着十六罗汉画像,姿态各异,形态超脱。
七佛殿上悬挂着“西方圣境”门匾,寺内供奉着泥塑镀金的七佛像,均为坐像。这七佛为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再沿石阶登上千佛殿,是玄中寺的最高点。极目远眺,石壁山幽雅秀丽的景色尽收眼底。
千佛殿内供牵着600余移小型坐式佛像,正中供奉着一尊“旃檀佛”。
大雄宝殿西侧的院内,有祖师堂。堂内正面悬挂着昙鸾、道绰、善导三位法师的画像。这三幅画像是1957年9月18日日本菅原惠庆长老与高阶珑山为首的佛教访问团参观玄中寺所赠,是由日本净土宗大本山知恩院、增上寺和真宗本愿寺、东本愿寺分别绘制的。佛龛前悬挂着一对形制精美的幢幡,是1980年日本净土宗为纪念善导大师圆寂1300年来华参拜祖迹时赠送的。祖堂内还陈列着日本佛教界赠送的经书、法物、照片等礼品。
1994年5月10日,隆重举行佛教净土宗昙鸾、道绰、善导三祖师铜像开光法会。
玄中寺
寺内文物
建筑
寺内现存最古建筑为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所建之天王殿、七佛殿、千佛阁、四殿三院,逐级升高,依山就势,层层叠置。此外还有钟鼓二楼、南北塔院、祖师殿、鸠鸽殿、接引殿、准提殿及僧舍、禅院、客房、斋堂等建筑散布各处;秋容塔雄峙寺东山巅,为宋代遗物。
墓塔亭阁式,单层石结构。墓塔取为四方形,塔基座为四方形莲花座,座上为四方形须弥座式的金刚宝座。束腰三面刻莲花浮雕。座上即四方形塔身,塔身上部由一组仰莲花托着冀角如飞的塔顶,是按中国古代建筑四阿顶的传统形式设计。塔顶上部向内收四层叠涩,其上又托着一组秀丽挺拔的卷叶。塔刹部分由三组莲花图案组成,上托一颗摩尼宝珠。全塔共108瓣莲花,表示念佛能除百人烦恼,得百八之昧。全塔高2.31米,底座直径1.50米。
碑刻
寺内更值得一看的东西,当推历代碑刻了,寺内现存历代碑碣48通。这里有北魏、北齐和隋朝的造像碑,唐朝的戒坛碑、寺庄山林四至碑、石壁寺铁弥勒像颂碑。此外,还有宋、元、明、清的碑刻数十座。其中有一块罕见的八思巴文圣旨碑,刻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正面是八思巴文,阴面是汉字正书。此外还有唐长庆三年(823年)的《特赐寺庄山林地土四至记》碑,记载了玄中寺创建始末和特赐田庄的情况。
这些上至北魏,下至明、清时期的碑刻,不仅是一批艺术珍品,而且也是一批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这里的碑文不仅记述了玄中寺的兴衰历史,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的佛教史,特别是研究净土宗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佛像
北魏延昌四年(515年)造像和北齐河清三年(564年)四面千佛造像,是寺中最古的两件文物,是研究玄中寺早期历史的重要材料。并有宋铸铁弥勒佛及明代木雕佛像,俱为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史的重要资料,也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参考价值。
北魏造像残碑上刻佛像,供养人与铭文。铭文为:“大代延昌四年岁次乙未十月庚午朔七日丙子却波村邑师比丘法欢合邑七十人上为皇帝陛下造石佛两区愿天下太平人民和顺愿从心。”
1954年,玄中寺千佛殿废墟中出土了宋朝鎏金铁佛两尊,对研究宋代铸造工艺也有所帮助。
更多内容请上:
众善寺院建筑http:// charitychinese.com,佛,佛教,佛教音乐,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