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尤寺
地理位置:四川省乐山市东岸
寺院住持:照观法师
【历史沿革】
乌尤寺位于四川乐山市东岸,与凌云山(乐山大佛)并列,原名正觉寺,创建于唐,北宋时改今名。寺建于乌尤山上。乌尤山又称离堆,又名青衣山,位于乐山市东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青衣江)、铜河(即岷江)汇流处。寺中有尔雅台,传为汉犍为郡郭舍人注释《尔雅》处,尔雅台右侧临江绝壁凿有“中流砥柱”四字,字径5米,为明嘉靖乐山人彭汝实所书。寺中还有罗汉堂等许多楼台殿宇,绿瓦红墙,掩映其间,景色佳丽。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问陶)在《嘉定舟中》云:“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谖抱郭流。绿影一堆漂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平羌江水绿迢遥,梦冷峨眉雪未消。爱看汉嘉山万迭,一山奇处一停桡。”将乐山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
四川乌尤寺
寺院格局
乌尤寺位于四川省乐山东的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和岷江汇合处的乌尤山顶。乌尤寺的开山祖师是唐代僧人惠净,禅师结茅山中,十年不下山。现后山顶建有结茅亭,亭壁上刻着“唐惠净上人结茅处”八字,遍能和尚撰联:“竹杖绳床开胜境,莲花贝叶悟禅机。”唐代诗人岑参任嘉州刺史时,曾上山参拜惠净大和尚,并作《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有“诸岭一何小,三江奔茫茫。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猿鸟乐钟磬,松萝泛天香。”之句。这说明岑参访惠净上人时,寺已建成。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宋朝年代改名乌尤寺。寺内建筑结构森严,殿宇共有七座,都集中在乌尤山头,现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弥陀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罗汉堂等。由前殿西行还有怡亭和尔雅台等胜迹。尔雅台是汉代文学家郭舍人在乌尤山注释《尔雅》的地方。寺之周围竹木扶疏,楼阁亭台错落其间,更显得格外清幽。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乌尤山四面环水,孤蜂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绿荫重叠。据《史记》、 《汉书》记载,乌尤山原与凌云山相连,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沫水(大渡河),开凿江道,引部分江水绕乌尤山而下,使之成为水中孤岛,也称之为青衣别岛。现山上有“离堆”石碑,离堆即离岸之意。
著名法师
遍能法师:(1906-1997),四川乐山人,乌尤寺方丈大和尚,中国当代高僧、著名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乐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峨眉山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四川省佛学院院长、峨眉山佛学院院长。平生专研《俱舍论》,能诗善文工书,辞气清雅,于峨眉山、乌尤寺等地多有题咏。遍公上人,世寿91岁,僧腊78年,戒腊74载。 遍能法师,迹不入俗,淡泊自守,履道唯勤,慈悲济世。有诗赞曰:青衣离堆,海穴神房。南天圣境,郁郁其昌。猗欤遍公,道器深弘。汪汪万顷,人中之龙。玄风眇漫,木铎其谁。维公兴教,一代宗师。月吐绳床。灵隐禅龛。梅岭遗迹,千秋礼瞻。